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表格与曲线图 (1975-2025)

完整展示中国近50年CPI年度变化情况,包含交互式曲线图,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及官方发布资料

CPI数据完整表格

下表展示了1975年至2025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年度变化情况,颜色编码反映了不同水平的通胀率。

通货紧缩 (CPI < 0)
低通胀 (0 ≤ CPI < 2)
温和通胀 (2 ≤ CPI < 5)
较高通胀 (5 ≤ CPI < 10)
高通胀 (CPI ≥ 10)
年份 CPI涨幅 (%) 年份 CPI涨幅 (%) 年份 CPI涨幅 (%)
1975 -0.2 1992 6.4 2009 -0.7
1976 数据缺失 1993 14.7 2010 3.3
1977 2.7 1994 24.1 2011 5.4
1978 0.7 1995 17.1 2012 2.6
1979 1.9 1996 8.3 2013 2.6
1980 7.5 1997 2.8 2014 2.0
1981 2.5 1998 -0.8 2015 1.4
1982 2.0 1999 -1.4 2016 2.0
1983 2.0 2000 0.4 2017 1.6
1984 2.7 2001 0.7 2018 2.1
1985 9.3 2002 -0.8 2019 2.9
1986 6.5 2003 1.2 2020 2.5
1987 7.3 2004 3.9 2021 0.9
1988 18.8 2005 1.8 2022 2.0
1989 18.0 2006 1.5 2023 0.2*
1990 3.1 2007 4.8 2024 数据缺失
1991 3.4 2008 5.9 2025 0.2†

注释说明:

* 2023年全年平均数据尚待官方确认

† 2025年数据为截至10月的年度通胀率

数据来源:综合自国家统计局及官方发布资料 | 最后更新:2025年10月

CPI变化趋势曲线图

下图展示了1975年至2025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年度变化趋势。鼠标悬停在数据点上可查看具体数值。

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年度涨幅趋势 (1975-2025)

图表解读:

从曲线图中可以清晰观察到中国CPI变化的四个主要阶段:

1. 高位运行期 (1980年代末-1990年代中期) - 1994年达到24.1%的峰值

2. 显著回落与通货紧缩 (1990年代末) - 1998-1999年出现负增长

3. 温和波动期 (2000年代-2010年代初) - 2008年受全球因素影响达到5.9%

4. 平稳运行期 (2010年代中期至今) - 维持在2%左右的较低水平

数据解读与阶段划分

观察近50年的数据,中国的CPI走势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关键阶段:

高位运行期 (1980年代末-1990年代中期)

这一时期经历了价格改革和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物价上涨。1988年和1989年,CPI分别高达18.8%和18.0%,而1994年更是达到了近50年的峰值24.1%。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经济过热、价格改革和社会总需求膨胀。

显著回落与通货紧缩 (1990年代末)

为抑制高通脹,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CPI涨幅迅速回落,并在1998年至1999年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分别为-0.8%和-1.4%,进入短暂的"通货紧缩"时期。这一时期标志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更加稳定的增长模式转变。

温和波动期 (2000年代-2010年代初)

进入新世纪,CPI在总体低位运行中有所波动。其中,2008年受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CPI涨幅一度达到5.9%。这一时期的特点是CPI在相对较低的区间内波动,但受外部因素影响仍会出现阶段性上涨。

平稳运行期 (2010年代中期至今)

2012年以后,CPI涨幅进入一个相对狭窄的区间内温和波动。除2019年(2.9%)和2020年(2.5%)受食品价格等因素影响略高外,大部分时间都维持在2%左右的较低水平。2025年截至10月,CPI年度涨幅为0.2%,显示出当前物价水平总体稳定。